一、《關于做好口腔種植價格專項治理落地執行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出臺的背景
口腔種植是缺牙修復的重要方式,與固定義齒、可摘義齒等常規修復方式相比,種植牙的功能、結構、外觀更接近天然牙。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齡化程度的加深,我國種植牙需求連續呈現兩位數的高速增長,同時該領域收費不規范、費用負擔重等問題也日益成為民生痛點之一,群眾對口腔種植“天價收費”、宣傳虛假補貼、用低價廣告欺騙患者、用“好處費”“介紹費”買賣客源等問題反映強烈。
2022年1月,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逐步擴大高值醫用耗材集采覆蓋面,明確要求將群眾關注的種植牙納入集采范圍。5月,九部委聯合印發《2022年糾正醫藥購銷領域和醫療服務中不正之風工作要點》,部署“規范牙科醫療服務和耗材收費”。國家醫療保障局在廣泛調研調查和征求意見的基礎上,決定開展口腔種植醫療服務收費和耗材價格專項治理。這項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把過高的種植牙費用降下來,讓有種植牙需求的老百姓有更多機會享受到“實惠醫療”;讓名目眾多、霧里看花的種植牙收費規范化、透明化,逐步實現更好評價、更好計價、更好監督的“陽光醫療”;擠掉種植牙帶金銷售、買賣客源的虛高空間,引導醫療機構通過透明價格、優質服務、規范管理、良好口碑等實現高質量發展,引導醫療機構為老百姓提供質價相符的口腔種植服務。
二、醫療服務價格全流程調控的內涵和意義
其具體意義應從以下方面理解:
第一,調控目標的功能就是“控高”。在醫療服務價格上,體現公立醫療機構公益屬性,發揮對市場價格的引導作用。發布調控目標就是開門見山地對過高價格進行調控,針對單顆常規種植的情況,將目前價格畸高的降下來。從全國范圍來看,按照《通知》要求的標準落實,價格畸高地區會有相對明顯的下降,大多數地區也會有一定程度的回調。
第二,調控目標考慮地區差異性,不是一刀切的單一標準。例如考慮到經濟發展水平靠前的地區和城市確實存在資源、人力等各方面成本較高的因素,根據征求意見的反饋情況,《通知》對這部分地區明確可上浮不超過20%,具體由省級醫療保障部門以城市為單位確定并公布。
第三,調控目標是地方價格治理的“達標線”,不是“托底線”。當前醫療服務項目總價高于調控目標的地區,需要醫療保障部門采取針對性措施降價,達成調控目標;有條件將總價導入更低區間的地區,不應止步于達標水平,需要充分回應人民群眾的期盼,實事求是地進一步降低醫療服務價格;總價已經低于調控目標的地區(如前期已經自行開展種植牙價格調控的城市),鼓勵當地繼續實施親民價格。
第四,調控目標是醫療機構的“高線”,不是絕對的“高限”。公立醫療機構的具體收費以當地醫療保障部門制定公布的價格政策為準,實際收費有所突破可能與患者需要植骨、軟組織移植等額外服務有關,有的種植前還需要額外拔牙或牙周治療,并不一定表示存在不合理診療和收費。此時,調控目標作為醫療機構的“高線”,主要是引導醫療機構更多的加強自我約束,也提示患者對明顯超線收費的警惕和監督,通過對各方預期的不斷引導,共同將種植牙醫療服務費用調整至合理水平。需要特別指出的是,調控目標的直接作用對象是公立醫療機構,民營醫療機構仍按規定自主定價。我們希望通過公立醫院發揮價格“錨”的作用,把調控目標的治理效果傳導至民營醫療機構,引導價格偏高的民營醫療機構也向調控目標看齊,與人民群眾的期盼同頻共振。
三、口腔種植價格治理的具體措施
口腔種植收費貴,不是通常理解的只貴在小小一顆“人工牙”上,而是涉及到種植體系統、種植牙牙冠,以及相應的檢查設計、種植手術等一系列費用問題,需要針對各個環節、各類耗材和服務的使用特點分類施策、綜合治理、全面覆蓋。
第一,對醫療服務價格以政府調控為主,強化公立醫院價格的公益性和“錨”的作用。一是規范整合口腔種植價格項目。國家醫療保障局將出臺細則,指導地方以公立醫療機構為重點,統一可收費的項目,整合拆分過細的項目,去除不合理的項目。二是整體調控口腔種植的醫療服務價格。《通知》要求單顆常規種植牙醫療服務部分的總價原則上不超過4500元。地方將圍繞如何實現這一目標,針對性設計治理方案、制定項目價格、監管醫院收費,避免醫療服務價格治理就項目論項目,出現“按下葫蘆浮起瓢”的情況。三是強化公立醫療機構價格的公益性和“錨”的作用。在口腔種植領域,相當一部分公立醫療機構價格高于民營醫療機構。《通知》要求各地堅持公益性原則,降低公立醫療機構種植體植入費、牙冠置入費、植骨手術費等價格,進而發揮對市場的參照作用,引導民營醫療機構按照符合競爭規律和群眾預期的水平,制定合理價格。
第二,對種植牙耗材以集中采購為主要抓手,競爭形成透明合理的價格。其中,種植體作為標準化生產、跨地區供應的工業制成品,參考冠脈支架、人工關節等高值醫用耗材集采的經驗,實行四川省牽頭、各省份全部參與的聯盟集中帶量采購,要求提供口腔種植服務的公立醫療機構全部參加,動員民營醫療機構積極參加,以量換價。種植牙牙冠加工制作的個性化要求高,與臨床使用端互動緊密,現階段以探索競價掛網為主,由四川省先行先試,形成牙冠價格的參照系,其他省份做好價格聯動,以點帶面,促進牙冠價格陽光透明。
第三,對價格行為強化日常管理,形成閉環和長期的治理效果。此次專項治理貫穿口腔種植從成本控制、價格形成,一直到實際收費的整個過程,各級醫療保障部門將會同有關部門切實加強醫藥價格管理和醫療行業規范的職責,將醫藥價格工作延伸到服務主體價格行為的日常管理上。《通知》要求探索建立口腔種植的價格異常警示制度,將價格投訴舉報較多、定價明顯高于當地平均水平、拒絕或消極參與種植牙集采、虛構事實貶損參與集中采購的單位和中選產品、不配合調控工作維護虛高價格的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列入價格異常警示名單,綜合運用監測預警、函詢約談、提醒告誡、成本調查、信息披露、公開曝光等監管手段,實現閉環治理。《通知》要求以省為單位開展專項調查檢查,以2022年8月開展全國口腔種植收費和醫療服務價格調查登記為起點,分啟動、實施和“回頭看”三個階段遞次推進,強化跟蹤監測,發現違法違規線索,通報典型案例,形成長效治理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