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醫藥價格信息網10月25日訊 Wind數據顯示,截至10月24日,在213家醫藥上市公司中,已有149家披露三季報業績預告。其中,94家公司凈利潤有所增長,48家下滑,剩下7家不確定。醫藥工業領域上市公司基本取得豐收,或穩步增長,意味著醫藥工業逐步度過寒冬。從以往兩年來的數據看,醫藥工業板塊的凈利潤平均增速慢于行業平均水平,三季報已現復蘇跡象。多數上市公司前三季度業績往往給全年經營成果“定調”,市場關注度頗高。
醫藥工業復蘇
在上述149家公司中,剔除尚榮醫療、恒康醫療、魚躍醫療、鷺燕醫藥等11家公司,有138家公司屬于醫藥工業細分板塊。這138家公司1-9月的營業收入平均同比增長約7.7%,半年報中這一數據為5%;凈利潤平均同比增長約18%,半年報中該數據約為16%。根據工信部的數據,上半年全國醫藥制造業營收同比增長約10%,凈利潤平均同比增長約14%。上市公司凈利潤增速優于行業平均水平。
26家公司三季度預計凈利潤增速超100%,包括廣譽遠、通化金馬、廣濟藥業、紫鑫藥業、國農科技、太極集團、四環生物、天壇生物、紫鑫藥業等。業績增長的普遍原因在于銷售規模擴大,新品上市帶利潤增長點。個別藥企的增幅在于上年同期較小的利潤基數,包括國農科技等;北大醫藥的增長動力則來主要自于處置不良資產。
10家公司的凈利潤增幅在50%-100%之間,分別是振東制藥、富祥股份、亞太藥業、山大華特、金達威等。其中,金達威業績增長是因為維生素A的漲價,博雅生物的業績增長來源于血制品價格上漲。其余公司基本為銷售規模擴大帶來凈利潤上漲。
還有46家公司凈利潤增幅在0%-30%,7家公司不確定。業績同比下滑的48家,降幅在100%-700%的有5家,分別是智飛生物、沃森生物(、雙成藥業、誠志股份(雙成藥業。智飛生物和沃森生物因受“毒疫苗”事件影響,其疫苗產品流通渠道受到影響,短期內給公司疫苗產品的銷售造成較大沖擊。
市場格局劇變
隨著新醫改的推進,醫藥市場格局隨之劇變,行業面臨空前挑戰。經濟增速放緩、醫保控費趨嚴、醫院藥占比越來越小、藥品飛行檢查加強,藥品招標降價和輔助用藥、抗生素、大輸液等限制力度越來越大等。特別是醫保控費的全面展開,打破了醫藥行業依賴醫保擴張的傳統增長模式,行業進入艱難轉型期,板塊分化不可避免。
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會長于明德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2015年上半年,醫藥制造業收入增速創了15年來新低,增速僅為8.76%。行業收入增速跌破10%的情況,僅在2000年之前出現過,但當時城鎮職工醫保制度缺失。在老齡化需求不斷釋放的當下,增速跌破兩位數的情況值得關注。今年上半年,醫藥制造業收入增速為10%,重回兩位數水平,較上年同期有所回升。
國家食藥監總局南方醫藥經濟研究所所長林建寧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預計2016年醫藥制造業收入增速約為11.3%,產值3.2萬億元。
農銀醫療保健基金基金經理徐治彪認為,醫藥板塊現在的性價比較高。目前市場過于關注政策的影響,比如擔心“三明模式”推廣會帶來較大的殺傷力,實際上“三明模式”難以推廣。同時,行業最低點已經過去。3、4月份,行業收入連續兩個月達到10%以上,利潤增長15%以上。此外,市場整體對醫藥板塊配置較低。在2016年之前,醫藥行業基金的配置很少低于15%,據測算目前大概在8%-9%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