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的實施意見》昨出臺
小病在社區,大病去醫院,康復回社區。一直是合理的就診模式,但是如何構建這樣的就診系統,則是現在江蘇醫改的一個重中之重。昨天,現代快報從江蘇省衛生計劃生育委員會獲悉,《關于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的實施意見》正式出爐。從頂層設計層面,在全省范圍內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構建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新型醫療服務模式。據悉,大醫院逐步取消慢性病等普通門診。江蘇推進醫保支付制度和醫療服務價格改革,2017年基本建立基層首診制度。
????大醫院嚴控規模
????《意見》要求,嚴格把控公立醫院的規模。“十三五”期間,全省所有三級綜合醫院不得擴張單體規模。原則上每千人口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達4張及以上的地市,市域范圍內不得新增公立醫院床位、不得新建公立醫院,為社會資本開辦醫療機構留足空間。完善城市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增強常見病、多發病診療能力,并為亞急性患者和術后恢復期患者提供治療和護理服務。
????解讀:江蘇省衛生法學會副會長胡曉翔認為,嚴格控制大型醫院擴張,把有限的公共財政資金用于“普惠”基層醫院和基本醫療,提高基層醫務人員的技術水平,從而讓更多病人放心地在基層醫院看病,大醫院集中精力診治疑難重。
????逐步取消大醫院普通門診
????《意見》要求:三級公立醫院要逐步減少常見病、多發病復診和診斷明確病情穩定的慢性病等普通門診,促進普通門診向專科化方向發展。同時分流慢性病患者,縮短平均住院日,提高運行率。
????解讀:讓大醫院集中精力對付疑難雜癥,讓社區醫院更多承擔常見病。
????首診去基層可以報銷更多
????《意見》要求,通過醫療服務價格改革等多種途徑引導和支持患者首先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就診,逐步建立城鄉居民基層首診制度。有條件的地區可試行基本醫保對象基層首診制度,適度下調非基層首診的報銷比例。2015年,各市至少選擇1個城區和1個縣(市)開展基層首診試點。2017年基本建立基層首診制度。
????《意見》指出,明確基本醫保參保對象實行基層首診的相關規定,促進患者有序就醫。實施差別化的醫保報銷比例和起付線政策,在政策上向基層醫療機構傾斜。下放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項目價格管理權限,由各地根據本地區特點合理制定價格,調動基層醫務人員積極性。還要求加快完善醫保門診統籌等相關政策。
????解讀:如果能夠拉大基層和大醫院的報銷比例,將可以起到引導、分流患者的作用。
????其他亮點
????1.研究制定組建醫療資源縱向聯合體或醫療集團方案,建立雙向轉診。雙向轉診的重點是在按規定上轉患者的同時,促進上級醫院盡可能將恢復期(康復期)患者下轉;2.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支撐分級診療制度建設;3.打造健康江蘇云服務,讓每個家庭有合格的家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