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以來,深圳醫保在全市全面推行按病種分值付費(DIP)改革,通過將國家框架和本地實際相結合,構建起統一、公平、合理的住院醫保支付方式,助力群眾就醫負擔持續減輕、醫療服務質量不斷提升、醫保基金使用精準高效。
??近日,深圳召開醫保數據定向發布會,現場公布的一組組數據充分展現了這場改革的民生溫度:2024年深圳基本醫保參保人數達1735萬,位居全省第一;患者次均住院醫療費用同比下降3.25%,有效減輕就醫負擔;手術和治療費用同比增長10.35%,更加體現醫務人員勞動價值;向醫療機構累計撥付24.5億元醫保預付金,為醫療機構注入“源頭活水”。
??引導醫院合理診療,為群眾省下真金白銀
??DIP付費是一種打包付費機制,通過一種疾病診斷和一種治療方式的歷史數據,測算出一個病種的治療費用,引導醫院在預算費用內合理規范診療行為,低于預算費用的按一定比例獎勵醫院,超出部分進行合理分擔,解決過度檢查、過度開藥等問題。
??“為適應改革,醫院主動向‘精細化管理’模式轉變,不斷優化診療行為,主動化解群眾看病貴難題。”市兒童醫院醫保科負責人劉紅艷說。
??“例如,針對扁桃體和腺樣體慢性病,醫院組織專家對治療方案進行了改進,將術前檢查和評估提前在門診完成,患者住院時間減少至1天;并且在保證同樣治療效果的前提下,將原本約3000元的高值耗材替換為900多元的耗材,性價比更高、治療費用也由1.4萬元降至9000多元。”劉紅艷表示,患者就醫負擔有所減輕,醫院運營成本也在降低,呈現“雙贏”局面。
??數據顯示,全市患者住院次均醫療費用已連續兩年下降;2024年總體住院醫療費用中,手術和治療費用占比提高1.66%、衛生材料費占比下降0.95%,整體診療結構逐步優化。
??建立“特殊情形”醫保結算模式,滿足多樣化就醫需求
??遇到“復雜病人”,花費的醫療費用高怎么辦?深圳醫保專門為疑難病例開通“特例單議”綠色通道。針對住院時間長、醫療費用高、復雜危重癥等病例,醫療機構可發起“特例單議”申請,經審核通過后據實結算。
??“去年,醫院收治了一位主動脈夾層患者,這種病非常兇險。”市人民醫院醫生喬瑞國說,患者還有一系列復雜病癥:腹主動脈出現閉塞,進而導致下肢缺血,幾乎不能活動。
??他表示,這位高齡患者術后恢復緩慢,在兩個多月的住院時間內產生了高達54萬元治療費用,遠超常規治療費用。
??“就這位患者的情況,我們成功申請到‘特例單議’,醫保基本按實際費用作了結算。”喬瑞國告訴記者,現在醫生更專注于治病救人本身,不用再擔心“復雜病人”的費用問題。
??此外,像康復醫療、慢性精神疾病等需要長期住院的患者同樣受益頗多。對醫院來說,在收治上述患者時,可以根據實際開展的住院天數獲得醫保基金,有效滿足患者住院需求。
??“不用再為頻繁轉院發愁,醫療費用也降了近8萬元!”市民劉女士在羅湖區中醫院,為患有孤獨癥的兒子辦理完出院結算手續后欣慰地說。
??2024年,全市長期住院患者數量同比增長47.77%,日均醫療費用卻下降5.04%,實現“量增價優”的良性循環。
??支持新技術新項目應用,助力“頂天立地”健康服務體系建設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深圳醫院是“國家區域醫療中心”,擁有惡性腫瘤臨床研究中心和多項醫學重點學科,是深圳打造輻射粵港澳大灣區的醫療科技創新高地、醫療衛生高地的重要支撐。
??深圳醫保對這樣的高水平醫院、臨床研究中心、優勢重點學科等專門設置了加權支付系數,助力醫療機構創新發展。“這兩年,我們每年都能獲得大概3%的加權支付系數,對醫院引進靶向治療、抗體偶聯藥物等新技術新項目發揮了很大作用。”深圳腫瘤醫院醫保物價部主任樊美娜告訴記者。
??在助力臨床科研攀登“醫學高峰”的同時,深圳醫保還通過設置“基層病種”助力分級診療建設。在不同等級醫院實行“同病同治同價”,引導基層醫院收治常見病、多發病。
??目前,深圳已設置胃炎、支氣管炎等337個“基層病種”;2024年,一級醫院收治的基層病種病例增幅,較全市住院人次增幅高出15個百分點。
??此外,深圳醫保堅持“中西醫并重”,在全省率先將骨折病、眩暈等187個病種設置為中醫優勢病種,并給予額外的基金支持,引導醫院開展中醫藥特色服務治療,充分發揮中醫“治未病”“促健康”的優勢。2024年,全市中醫優勢病種住院病例數量同比增加13.32%。
??加強醫保醫療溝通交流,匯聚協同治理合力
??溝通是改進的前提,也是協同的基礎。深圳醫保專門建立了談判協商機制,組建了由醫院代表組成的醫保支付評議專家組和支付方式改革專家組,日常收集醫院的意見建議,并對DIP病種等核心要素進行評議、協商。
??“這一機制搭建了一座橋梁,讓醫保支付更接地氣。”醫保支付評議組織核心組專家、深圳市人民醫院院長耿慶山說。
??據悉,在2024年病種目錄庫制定中,深圳醫保統計了全市超400萬份住院數據,聯合衛健部門組織全市26個質控中心、上千名臨床學科權威專家參與,開展了30多輪論證,吸納各方反饋意見1000余條。
??市婦幼保健院新生兒科主任楊傳忠是改革的親歷者。“極低體重新生兒治療難度很大,需要呼吸機治療的時間長、花費高。”楊傳忠認為,這顯然不能和普通患兒適用同一付費標準。
??采納他的建議,深圳醫保優化了極低體重新生兒住院病種的設置,并相應提高付費標準。“很高興看到醫院實際的臨床訴求難題被解決,大大解除了我們的后顧之憂。”楊傳忠說。
??同時,深圳醫保還建立了數據公布工作機制、成立了醫保數據工作組,定期向醫療機構亮醫保基金家底、曬醫保改革進展、比醫院服務效能,讓醫院做到“心中有數”、主動提升規范管理水平,實現以數據共享賦能醫療機構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