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通”來了 武漢市30多家醫院檢查結果互認
?? 檢查結果互認又稱“一單通”,今年武漢推進市、區屬同級醫院檢驗化驗結果“一單通”列入政府為民辦十件實事。28日,長江日報記者從武漢市衛生計生委獲悉,“一單通”最快將在6月推出升級版,屆時檢查結果的影像資料可網上存檔,醫院間共享,患者不用再提著片子去看病。
????檢查結果互認是降低看病支出的重要方式。記者了解到,早在2006年5月,武漢15家三級醫院試行“一單通”,部分檢驗、醫學影像檢查互認。這15家醫院包括武漢市一醫院、武漢市中心醫院、武漢市三醫院、武漢市普愛醫院等,互認檢查結果的項目共35項,包括市民熟知的X線、CT、核磁共振等。此后,“一單通”涉及醫院范圍進一步擴大,同濟、協和、省人民、省中南等部省屬醫院也納入其中。不過,市民看病時還是需要帶上以前的檢查結果。
????武漢市衛計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將推進的“一單通”是通過信息化手段實現檢驗檢查結果共享,相關影像資料可智能存檔。屆時,市民到醫院看病,不用提著裝片子的檢查袋,只用憑一張就診卡,醫生就能看到患者的看病記錄,過去做的所有檢查都會一一呈現。
????據介紹,新的“一單通”與健康武漢App相結合,居民將擁有可進行自我管理的電子健康檔案。此外,實行“一單通”的醫療機構范圍更大,今年將有30多家醫院實現檢查結果互認。
????記者探訪
????檢查片子半年內醫生都認少做一個磁共振可省600元
????“一單通”試行多年,到底行不行得通?連日來,記者到同濟、協和、武漢市一醫院、武漢市中心醫院、武漢市三醫院、武漢市四醫院向檢查患者了解,發現互認檢查結果在大醫院間基本得到體現。
????20日,在武漢市一醫院,從中午12時20分到下午4時,記者隨機詢問了至少10位提著檢查袋的患者,他們中大多數表示未遇到過同樣檢查在不同醫院做兩遍的情況。他們認為,醫院互認檢查結果“理所應當”。
????當天下午,在武漢市中心醫院,49歲的于女士告訴記者,她做甲狀腺結節手術,先前在武漢市一醫院做過一系列檢查。術前,武漢市中心醫院認可了武漢市一醫院的血液檢查結果,但對心電圖、B超等項目進行了重新檢查。她說,因距上次檢查時間有點長了,手術前再檢查一次是必要的,結果第二次B超顯示,在大結節的旁邊又發現一個0.2毫米的小結節。
????21日下午,53歲的喻女士帶著一疊片子來到武漢市四醫院看病。她說:“一周前在武漢市一醫院拍的片子,還擔心四醫院不認可,沒想到醫生沒讓重新檢查。”
????22日上午,六旬的王女士因頸椎不適到同濟醫院看骨科,她帶來了半月前在武鋼總醫院拍的核磁片。醫生并未讓她再拍片,看了她帶來的片子后,認為可以保守治療,目前可不動手術。
????武漢市四醫院骨科趙志剛醫生介紹說,一般而言,只要相關檢查片子是半年內的,同時不影響對疾病的診斷,醫生都會認可的。“不會讓患者花冤枉錢,少一個核磁共振就是給患者節約差不多600元”。(記者劉睿徹莫梓芫見習記者陳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