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深化我省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促進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高質量發展,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等10部門《關于全面推進緊密型縣域醫療衛生共同體建設的指導意見》(國衛基層發〔2023〕41號),我委組織起草了《深化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促進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征求意見稿)》,根據有關規定,現面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歡迎社會公眾提出寶貴意見建議。
??? 一、征集時間
??? 2025年7月4日至7月15日
??? 二、參與方式
??? 社會公眾如有意見建議,請以電子郵件、信函等形式反饋至浙江省衛生健康委。
??? 聯系電話:0571-87709046
??? 電子郵箱:yzgy@zjwjw.gov.cn
??? 郵編:310006
???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區慶春路216號
浙江省衛生健康委
2025年7月4日
??? 附件
關于深化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促進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征求意見稿)
??? 為深化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等10部門《關于全面推進緊密型縣域醫療衛生共同體建設的指導意見》(國衛基層發〔2023〕41號),結合我省實際,提出如下意見。
??? 一、總體要求
???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論述和考察浙江重要講話精神,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以“千萬工程”牽引城鄉一體融合高質量發展縮小“三大差距”的部署要求,以縮小城鄉、區域、人群健康差距為主要目標,以“縣城-中心鎮-重點村”為發展軸,持續優化縣域醫療衛生資源配置,加快推動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和能力一體化,全面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水平,讓群眾就近就便享有更加公平可及、系統連續的預防、治療、康復、健康促進等健康服務,為實現共同富裕示范區提供更有力健康支撐。
??? 到2027年底,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取得顯著成效,管理體制運行機制更加優化,縣鄉村一體化管理模式深入推進,縣域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明顯提升,基層就診率達到67.5%以上,縣域就診率達到91.5%以上,居民健康素養水平提高至47%以上,重大慢性病過早死亡率降低至8.4%以下。
??? 到2030年底,緊密型縣域醫共體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進一步鞏固,縣域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持續增強,基層就診率提高至70%以上,縣域就診率提高至92%以上,居民健康素養水平提高至50%以上,重大慢性病過早死亡率降低至8.1%以下。
??? 二、優化治理架構,健全管理體制機制
??? (一)壓實政府辦醫主體責任。建立健全由縣級黨委領導、政府主導,編制、發改、人社、財政、農業農村、衛生健康(包括中醫藥、疾控,下同)、醫保、藥監等部門及鄉鎮、街道和縣域醫共體牽頭醫院、成員單位代表參與的縣域醫共體建設推進機制,統籌醫共體規劃、投入、人事、考核和監管等重大事項,日常工作由縣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承擔。
??? (二)科學合理調整結構布局。按照精簡、高效原則,持續優化縣域醫共體設置,合理調整總院規模和分院數量,各縣(市、區)設置醫共體數量最多不超過3個。醫共體牽頭醫院原則上為二甲以上非營利性綜合醫院或中醫醫院。逐步將符合條件的公辦村衛生室納入醫共體管理,鼓勵其他性質村衛生室自愿加入。同時,鼓勵社會力量辦醫療機構加入縣域醫共體。
??? (三)完善決策管理運行機制。醫共體內可以繼續保留成員單位法人資格,也可按獨立事業單位進行統一法人登記。保留成員單位法人的,實行唯一法定代表人組織架構,由牽頭醫院負責人擔任;統一法人登記的,由機構編制部門依法審批后予以登記。探索推行“總院+分院”管理模式。健全完善縣域醫共體章程、內部組織架構、管理制度和議事規則。加強縣域醫共體黨組織建設,進一步提升黨建工作規范化水平。選優配強縣域醫共體負責人員,負責人員中要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代表。醫共體負責人員根據干部管理權限任免。保留成員單位法人的,成員單位負責人由縣域醫共體提名任命。堅持服務主體定位,實現行政、人事、財務、業務、用藥、信息、后勤、藥械采購、績效管理“九統一”。
??? 三、夯實基層基礎,提升整體服務能力
??? (四)推動優質醫療資源精準下沉。圍繞人員、技術、服務、管理“四下沉”,推進省市三級醫院與縣域醫共體結對幫扶、組團式支援,健全以縣帶鄉、以鄉帶村幫扶機制。幫扶的城市公立三級醫院至少派出3名以上專家給予醫療、藥學、護理、管理等常年駐守指導。醫共體牽頭醫院向鄉鎮(街道)常年派駐臨床、管理人才,確保每個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至少有1名牽頭醫院主治醫師以上職稱人員常年服務。全面推行“固定+流動+互聯網+AI”巡回診療服務模式,實現農村地區醫療衛生服務全覆蓋。
??? (五)建設高水平縣級醫院。全面落實“七大行動”,提升胸痛、卒中、創傷、危重孕產婦救治、危重兒童和新生兒救治等急診急救五大中心建設水平,推動臨床重點專科(學科)建設發展,持續提升縣級醫院醫療服務能力,實現山區海島縣縣級醫院全部達到國家推薦標準能力水平,每個縣至少有1家醫院主要醫療技術和服務能力達到三級醫院水平。
??? (六)實施醫療衛生強基工程。以縣域為單位,完善醫學檢驗、醫學影像、心電診斷、病理診斷、消毒供應等“五大中心”建設,推進縣域審方中心、血透副中心、專病診治中心建設。以醫共體牽頭醫院藥事科室為主體設立審方中心,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處方集中審核。常住人口20萬以上的縣(市、區),可結合實際在人口較多的中心鄉鎮衛生院開展血透服務。加快心血管、癌癥等專病診治中心建設,推進多學科診療服務模式。推行基層檢查、上級診斷、結果互認,醫共體內各醫療機構之間實現常規檢查檢驗項目互認。
??? (七)持續提升基本醫療服務能力。結合縣域內疾病譜和醫療需求,明確重點發展專科,組建緊密型專科聯盟,提升專科重大疾病診療能力。加快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慢性病一體化門診、“中醫館”“中醫閣”和預防接種門診建設,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至少建設1個特色科室或開展相應適宜技術,鼓勵有條件的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展藥事、睡眠、精神衛生、體重管理、戒煙等服務。優化家醫簽約服務,落實“一地簽約、縣域服務共享”。
??? (八)做深做實連續醫療服務。醫共體內各醫療機構對接“全省連續醫療服務分級診療平臺”,并將轉診平臺嵌入HIS系統,實現“一鍵轉診”。設立連續醫療(轉診)服務崗,落實首診負責制,制定縣鄉兩級疾病診療目錄,完善雙向轉診規范,優化轉診服務流程,暢通轉診渠道。醫共體牽頭醫院要積極開展門診和住院MDT診療,建立健全診后接續醫療服務管理制度,組建診后疾病管理團隊,加強患者診后管理與隨訪,強化檢后個性化健康干預和定期跟蹤分析。
??? (九)發揮中醫藥服務特色優勢。加快建設縣域中醫診療指導中心、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中心、中藥藥事服務中心和“浙江中藥服務在線”應用。推進醫共體中醫醫療、預防保健、特色康復、人才培養、中醫藥健康宣教等工作,加強基層中醫藥技能培訓和適宜技術推廣。
??? 四、強化數字賦能,促進資源共享互通
??? (十)深化數字醫共體建設。建設縣域醫共體統一運營管理信息系統,實現資源調配、業務管理、質量評價、財務分析等數字化管理。推進健康檔案、電子病歷、檢查檢驗等多源醫療數據整合,實現區域資源互通共享。探索建立區域醫療、醫保、醫藥數據管理平臺,實現部門數據歸集、動態分析和分享。
??? (十一)加快數字健康服務醫學人工智能應用推廣。推廣普及人工智能臨床輔助決策支持應用,深度對接區域HIS、影像中心等,全鏈賦能基層醫療服務能力提升。創新發展“互聯網人工智能+醫療健康”服務,深化“浙醫互認”“浙里護理”“浙里急救”“浙里健康e生”,迭代推廣數字健康人·安診兒,構建全流程數智醫療健康服務新體系。
??? 五、堅持醫防融合,加速向健康共同體轉型升級
??? (十二)促進醫防協同和深度融合。二級以上醫療機構、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落實公共衛生或預防保健科室規范化要求。規范醫共體公共衛生管理中心建設,完善公共衛生責任清單和疾控監督員制度。縣級婦幼保健機構可以參與醫共體班子任職、派駐人員等方式,推進轄區婦幼健康服務的監督管理工作。圍繞老年人、兒童、孕產婦等重點人群,開展疾病預防、篩查、診治、護理、康復等一體化服務。強化臨床醫生醫防融合意識,推廣膳食運動等非藥物療法,提升體重管理意識和技能,實施“醫療+健康”雙處方制度,把預防融入臨床診治全過程。統籌醫保基金和公共衛生服務資金使用,實現公共衛生服務和醫療服務有效銜接。
??? (十三)深入推進全民健康管理。加強對基層群眾健康教育和慢性病早期干預,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指導群眾養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制定常見病、多發病防治指南,健全慢性病防治體系網絡,建立慢性病縣鄉村三級管理制度,全面推進高血壓、糖尿病、慢阻肺病等重點慢性病全周期管理,鼓勵有條件的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展健康干預服務,提高醫共體慢性病分級連續管理水平。
??? 六、強化政策支持,凝聚協同發展合力
??? (十四)強化多元投入保障。落實公立醫院“六項投入”政策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補償機制,按原渠道足額安排醫共體成員單位財政補助資金,并適當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傾斜。多渠道籌措的各類經費統一打包給醫共體統籌使用。積極爭取中央預算內資金、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地方政府債券,充分發揮社會資本、慈善資金、醫院自有資金等作用,支持醫共體相關項目建設,采取有效措施穩妥化解醫療機構符合條件的歷史債務。
??? (十五)實施縣鄉村人才一體化改革。推進“編制、招聘、使用、保障、醫保”五個“一體化”,實現醫共體編制縣級統管、人員合理流轉輪換。創新編制管理方式,實行編制分類核定、人員統籌使用。落實醫共體人事招聘自主權,健全全員崗位管理制度,探索建立與崗位、績效相匹配的薪酬分配體系。對山區海島偏遠艱苦地區,鼓勵探索設立“基層特聘崗位”,通過完善基層補償機制等方式加大保障力度。創新財政投入機制和經費管理方式,鼓勵各地探索按照實有人員保障標準的一定比例對空編予以適當的激勵補助。醫保結余留用資金按規定可用于醫共體人員獎勵。
??? (十六)完善醫保支付政策。對緊密型醫共體實行醫保基金總額付費,合理確定緊密型醫共體年度預算指標。加強醫療費用增長率、醫保報銷比例、基層就診率、縣域內基金支出比例、縣域內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醫保基金占比等方面的考核,完善結余留用機制,結余資金作為縣域醫共體業務收入。逐步擴大不設差異系數病組,實行統籌區范圍內不同層級醫療機構同病同價同付。持續完善不同層級醫療機構差別化支付政策,對符合規定的轉診住院患者連續計算起付線。對中醫醫療機構牽頭組建的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在總額預算上適當傾斜。積極推進深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試點,持續優化醫藥服務價格結構。將符合條件的互聯網診療服務、AI輔助診斷項目納入醫保支付范圍,推動互聯網診療、遠程醫療、人工智能輔助診斷技術等向基層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