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三五”規劃實施以來,廣西中醫藥事業總體呈現良好發展趨勢,中醫醫療資源總量持續增加,配置日趨完善。
“十三五”期間,廣西成立中醫藥管理局,建立起自治區、市、縣三級中醫藥壯瑤醫藥管理體系,建立健全中醫藥管理體制。不斷加大中醫藥壯瑤醫藥政策扶持力度,建立并完善中醫藥壯瑤醫藥政策體系,研究制定出臺的《廣西中醫藥壯瑤醫藥發展“十三五”規劃》,實現了廣西中醫藥發展史上新突破,為廣西中醫藥壯瑤醫藥發展提供戰略性支持。同時,開展《廣西壯族自治區發展中醫藥壯醫藥條例》修訂工作,進一步促進了中醫藥壯瑤醫藥事業的系統化與標準化建設。廣西還增補執業醫師資格考試范圍,實現了壯醫執業醫師資格持續開考。此外,廣西還積極探索將壯瑤醫藥優先納入基本醫療保險支付范圍,新增66項民族醫藥診療服務項目收費,將17項民族醫藥服務項目納入醫保支付范圍。
“十三五”期間,廣西持續推進中醫藥壯瑤醫藥繼承創新,推動傳統醫藥防治難治疾病關鍵技術及規范化研發與應用示范等方面科技創新,支持“扶正祛邪法聯合化療預防結直腸癌術后復發的臨床研究及系統評價”等項目22項,資助經費1210萬元。構建了涵蓋自治區、市、縣、鄉、村五級中醫藥壯瑤醫藥人才骨干網絡。進一步繼承發展創新中醫藥壯瑤醫藥文化,并全面開展民族醫藥文獻、民間醫藥技術的挖掘、整理工作,共完成15部民族醫藥文獻的整理。
“十三五”以來,廣西中醫醫療服務體系不斷完善,綜合服務能力穩步提升,中醫類醫院數從109所上升到128所,增加17.43%;床位數從27272張上升到35861張,增加31.49%;中醫總診療人次數從2774.2萬人次上升到3342.4萬人次。廣西建成全國唯一一所公立二級甲等瑤醫醫院即金秀瑤族自治縣瑤醫醫院。組織18家三級醫院與29個貧困縣中醫醫院簽訂幫扶協議,實現貧困縣中醫醫院對口幫扶全覆蓋。
同時,廣西積極促進中醫藥與養老產業融合發展,推動中醫藥健康服務和旅游產業有機結合,重點打造南寧市、桂林市、玉林市、賀州市等七大中醫藥壯瑤醫藥健康旅游城鎮。制定頒布實施了廣西壯藥材質量標準、廣西瑤藥材質量標準、廣西中藥配方顆粒質量標準,穩步推進以中醫電子病歷為基礎的中醫醫院信息化建設,治理體系進一步完善,治理能力明顯提升。
“十三五”以來,廣西中醫藥工作亮點不斷,新冠疫情發生后,廣西全區確診病例中醫藥參與率持續高于97%,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廣西選派140名醫務人員參加援鄂援邊援柬醫療隊,積極發揮中醫藥壯瑤醫藥特色優勢,促進患者康復。廣西國際壯醫醫院建成并投入運營,目前已成為國內規模最大的民族醫醫院之一。壯醫藥標準體系不斷健全。中醫類醫聯體改革成效顯著,“三江模式”成為先進典型,中藥資源普查創六個全國第一,中醫藥壯瑤醫藥事業和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