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安市醫保部門自2024年9月起啟動醫保定點管理試點,通過強化政策協同、優化資源配置、創新管理模式,破解醫保基金高外轉支出難題,提升本地醫療服務能力,保障低收入人口健康權益,醫保基金分配日趨合理、高效。
??? 一、打造多層級治理模式。六安市委、市政府將醫保改革納入重點民生工程,召開專題會議審定低收入人口醫保定點管理試點工作方案,明確“定點管理+就近就醫”“合理施治+保障基本”“綜合施策+多方共建”的治理框架。醫保、財政、民政等5部門聯合發文明確職責分工。設立醫保基金運行管理工作專班,下設5個專項組,構建“月度快報、季度分析、年度評估”的動態監測體系。對基本醫保、大病保險和城鄉居民意外傷害保險,實行均數監測、個案調度,將基金支出異常的定點醫療機構納入監控重點。建立市縣鄉村四級網格化管理網絡,配備專職醫保協管員1831名。
??? 二、建立精準化引導機制。在執行省、市有關異地就醫醫保待遇政策的基礎上,差異化報銷引導有序就醫。印發《六安市城鄉居民醫保基金對緊密型縣域醫共體按人頭包千預算管理辦法》,2024年城鄉居民醫保基金按97%比例包干至縣域醫共體,剩余3%作為績效考核和風險調劑金。實施差異化總額控制指標,對醫共體實行“結余留用、超支分擔”機制,促進分級診療制度落實。出臺《關于推進城鄉居民基本醫保慢特病精細化管理的指導意見》,實現慢特病管理醫防融合。對高血壓、糖尿病等83種疾病實施“門診+住院”按人頭包干付費。建立三級管理網絡,縣級醫院負責急性期治療,鄉鎮衛生院承接康復期照護,村醫落實居家健康監測。
??? 三、提升全維度服務效能。建立“預約診療”“預住院”和“一號通掛”等制度,不斷優化就醫流程,提升醫療安全和服務質量。對經基層首診轉診的低收入人口在市域內定點醫療機構住院,實行“先診療后付費”,免除住院押金。鼓勵縣級醫療機構建立院內會診轉診中心,對疑難雜癥采取院內多學科專家會診:制定診療方案;對超出本院收治能力的首先幫助外請上級醫院專家進行施治,在DRG年終清算時給予外請專家病例0.3-0.6個權重補助。統籌區域內醫療資源配置,支持鄉鎮衛生院與養老機構合作,為集中供養人員提供健康養老一體化服務。鼓勵符合條件的鄉鎮衛生院單獨劃定區域,設置康復床位,保障患有護理依賴型疾病的低收入人口的醫療、康復和照護服務。聯合有關部門在18家二級以上醫院部署全市統一的智能轉診管理平臺,統一配置市縣兩級轉診病種“白名單”,通過AI智能分析病情信息和診斷依據,判斷患者是否符合“白名單”。要求醫療機構“醫院建議類”轉診必須通過平臺辦理。同時,對急危重癥等特殊情況開通“特殊通道”,嚴格落實“四級審核”,方便參保群眾及時轉診就醫,減輕患者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