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召開的賽諾威盛新工廠揭幕儀式及“精廣角”系列CT發布會上,與會專家表示,當前,國產醫療設備發展取得了初步成效,期待出現更多的自主創新產品,以滿足我國基層醫療機構對病患的診療需求。
?
國產醫學裝備發展受到高度重視
中國醫學裝備協會理事長趙自林表示,當前,我國醫學裝備產業發展初具規模,一些地區呈現集群發展態勢。2010~2015年,我國醫學裝備市場規模增長迅速,年均增速在18%左右,2015年達到4800億元。
“國家高度重視醫學裝備產業發展。”趙自林介紹,國務院印發的《中國制造2025》確定了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的行動綱領,將高性能醫療器械的研發制造、轉型升級列為重要內容。今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促進醫藥產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將加快國產醫療設備發展應用作為重點,明確提出加強新技術創新,提高核心競爭力,培育知名品牌,拓展國際發展空間,推動醫療器械出口,提高出口附加值,同時提出完善價格、醫保、采購政策等應用支持保障措施。
趙自林表示,我國優秀國產醫療設備的知名度進一步擴大,市場占有率提升,特別是部分高端設備打破了進口品牌的壟斷。比如,過去國產CT設備只占我國CT設備市場的10%左右,現在占有率已經提高到20%以上。以賽諾威盛公司為例,其通過與北京協和醫院、美國埃默里大學等在產學研用領域開展合作,在短短3年里推出了3款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性能CT產品。
?
用自主創新產品滿足基層需求
趙自林表示,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穩步提高,城市化、工業化和人口老齡化的推進,百姓的醫療服務需求也在不斷提升,醫學裝備市場將進一步擴大。到2020年,我國要建立起覆蓋城鄉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為人民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醫療服務,國產醫學裝備在其中大有可為。
記者了解到,隨著國家惠民政策的不斷推進實施,很多基層醫院得到大力扶持,加之民營資本的涌入,帶來了普及型醫學裝備采購熱潮。與此同時,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進展,大型醫學裝備制造成本有所下降。然而,在實際應用方面,基層醫院的情況卻不容樂觀。一次,賽諾威盛總裁付詩農到一家基層醫院交流,發現該醫院購置的CT機竟一直套著罩子擺在科室里。院長告訴他,“不是不想用,是沒人會用”。這件事給付詩農帶來了很大觸動。后來,他帶領團隊開發出遠程醫療系統。基于設備內嵌的云平臺技術以及外掛的醫生集團平臺,該系統可用于異地快速影像診斷,從而幫助一些基層醫院解決設備使用難題。
付詩農表示,我國大型醫院擁有國際頂尖的醫療設備,患者可以得到優質的醫學影像診斷。但是,在基層醫療領域,不當競爭有增多趨勢,比如“超低端”CT機大行其道。“一些企業的設備之所以價低,是因為其降低了設備球管、功率、轉速、機架等方面的性能,并非技術成熟和產能擴大所帶來的成本降低,而前者恰恰是關乎診斷的核心技術性能”。
付詩農強調,無論生活在大城市還是農村的人群,都可能面臨心臟病、腦卒中、腫瘤等疾病的困擾,不能因為所在地區不同、醫院級別不同,對醫療裝備的要求就有所不同。基層醫院應著力解決檢查標準化、一致性等問題。
美國埃默里大學放射醫學及影像科學系教授、美國放射醫學理事會認證醫學物理學家唐向陽博士說,CT機的核心性能體現在圖像質量上,例如“精廣角”系列產品可在確保圖像質量的前提下實現76厘米的大孔徑及20線對以上的空間分辨率。另外,該系列CT產品還配置了加強版心臟功能設置,如8MHu球管、80千瓦功率、0.39秒轉速,能更好地滿足基層醫院的心臟篩查需求。
?
(摘自中國醫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