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藥企為何要加強與互聯網醫療平臺的合作?從阿斯利康與春雨醫生昨日的合作說起
昨日(4月9日),阿斯利康與春雨醫生宣布達成合作,共同建立一體化的慢病管理體系。
雙方合作什么?
根據介紹,此次合作主要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
一是對基層醫生提供線上線下結合的培訓,提高慢病領域的診療水平;
二是對患者進行線上線下結合的疾病教育、慢病管理等活動,提升醫患互動的效率和粘性,提高患者依從性。
阿斯利康此前的合作
其實阿斯利康并不是只與春雨展開了合作,此前2015年4月,阿斯利康與丁香園、杏樹林、好大夫共同成立了“中國呼吸聯盟”,針對哮喘和慢阻肺病人展開長期患者管理活動;2016年1月16日,阿斯利康與微醫集團共同成立了全國首個垂直病種分級診療平臺——中國消化分級診療平臺。
阿斯利康為什么這么做?
阿斯利康中國信息技術部門副總裁徐晶此前在接受訪問時曾表示,目前中國患者需要的已不僅僅是優質的藥品,更需要一個覆蓋預防、診斷、治療、康復等所有環節的全方位疾病管理方案,為此,阿斯利康從2015年開始探索如何通過創新商業模式實現患者的全病程管理,推出了3D創新戰略,即診斷(Diagnostics)、器械(Device)與互聯網(Digital)。
通過3D創新理念,阿斯利康希望能夠把疾病診療的各個環節從孤島連接成大陸,為患者打造端到端的全病程解決方案,滿足患者在每一個診療環節中的需求。
這一目標的實現,單憑阿斯利康一己之力很難實現,因此必須借助外部合作伙伴的力量,于是有了與上述互聯網醫療平臺公司的合作。
同時有業內人士分析,阿斯利康自1993年進入中國以來,截止2015年,中國市場年銷售額超過26億元,產品線涵蓋心血管及代謝、消化、呼吸和腫瘤等多個慢病領域,銷售團隊已基本覆蓋全國主要城市和三甲醫院,但對于擁有1600多個縣的中國市場,再次擴大和提升銷售額,除了推出新的重磅產品,更多的需要向基層醫療沉淀,同時伴隨中國逐步進入老齡化,慢病市場的規模將不斷擴大,將會吸引更多的制藥企業涌入這個市場,未來的競爭將更趨激勵,因此,未來藥品的銷售,不僅要爭奪醫生,還要逐漸的教育和爭奪患者,通過醫患合力可以形成更高的競爭壁壘,而在這方面,目前的互聯網醫療平臺顯然具有比較明顯的優勢,不僅具有數量眾多和廣覆蓋的患者和醫生,而且互聯網平臺本身具有的互動和數據監測優勢可以獲取更好的資源積累和推出更好的服務產品。
更多的藥企也在行動
2015年5月13日,賽諾菲宣布與百度投資的健康之路達成戰略合作,共建健康管理及醫患溝通平臺,這一平臺將聚焦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病的醫患溝通功能。
賽諾菲中國區總裁龍賢禮此前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曾表示:互聯網醫療中疾病管理尤其是慢性病管理工具將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患者用藥的依從性,我們設想未來醫生可以通過這一工具更好的指導患者用藥,尤其是區縣地區的患者。”
而在今日(4月10日),由中國紅十字基金會慢病關愛基金主辦,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分會教育管理學組提供學術支持、拜耳醫藥保健有限公司捐贈、大糖醫承接移動醫療服務“Power+中國餐后血糖優化管理平臺項目"在江蘇揚州啟動,在此次合作中,拜耳將提供資金支持和教育醫生等環節,大糖醫則負責的是移動端產品的服務。
無論如何,知名藥企的嘗試與合作,對于苦苦尋求盈利的互聯網醫療公司而言無疑是一個福音和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