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有關區縣衛生局(合管辦)、新農合經辦中心:
??? 2011年籌資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230元,其中,各級財政對新農合補助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200元。為進一步規范新農合基金管理,提高基金使用效率和農民受益水平,擴大受益面,鞏固和發展新農合制度,按照陜西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協調小組關于印發《陜西省2011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運行管理原則指導意見》的通知(陜合療組發〔2011〕1號)精神,對我市2011年新農合補償方案調整提出以下意見:
一、補償模式
全市統一為以住院統籌補償為主、兼顧門診統籌補償和門診特殊慢性病定額補償的模式。
二、基金劃分
新農合基金分為住院補償金、門診補償金(用于門診統籌補償和門診特殊慢性病定額補償等)、風險基金三部分。門診補償金原則上不超過年籌資總額的16%(其中門診統籌補償金不超過年籌資總額的15%),風險金占年籌資總額的 10%,其余基金用于住院補償。住院補償金和門診補償金分賬管理。
三、基金使用
1.關于封頂線。
封頂線每人每年5萬元。住院和門診特殊慢性病合并計算封頂線。
門診統籌封頂線應高于實際分配基金數量的30%,個人封頂,戶內通用。
2.關于住院補償起付線(起報點)。
鄉鎮及一級定點醫療機構住院補助原則上執行分段報銷辦法,合規費用在300元以下的,取消起付線,按鄉級門診統籌報銷比例報銷,納入住院統籌基金統計;合規費用在300元以上的,設置80元起付線,按住院補助比例報銷;
區(縣)境內的區縣級及二級定點醫療機構的起付線為200元,區(縣)境外的二級定點醫療機構的起付線為500元;
市級定點二級醫療機構在區(縣)境內的起付線為200元,區(縣)境外的起付線為500元,市級定點三級醫療機構的起付線為1000元;
省級定點醫療機構按照省合療辦要求繼續執行起報點制度,省級定點三級醫療機構起報點為5500元,省級定點二級醫療機構起報點為4000元。0-14周歲兒童患者及五官科患者起報點按上述起報點60%執行;
住院患者在上一級醫療機構治療,康復期轉入下一級醫療機構的,不再設置起付線。
3.關于住院補償比例。
省級定點醫療機構執行起報點制度,合規費用達到起報點的補償比例統一為40%,省級三級醫療機構補償比例省合療辦將適時適當上調;
市、區(縣)確定的定點醫療機構采取起付線以上按比例給予補償。補償比例由各區縣根據各自實際進行科學測算后確定,原則上統籌區域政策范圍內住院補償比力爭達到70%。
提高中藥湯劑和針灸項目補助標準,在醫療費用中的中藥湯劑和針灸項目補償比例為80%。
4.關于特殊慢病。
特殊慢病實行年度憑票定補,補償比例統一為50%。特殊慢病Ι類年度補償最高限額調整為1.5萬元,特殊慢病Ⅱ類年度補償最高限額調整為6000元。區縣可根據實際情況在原有特殊慢病病種基礎上適當增加新的病種,新增病種仍分為兩類。
5.關于門診統籌。
2011年門診統籌采取診次總額預付制;補償比例按村級50%,鄉鎮級40%進行補償。
6.關于用藥目錄。
鄉、村兩級新農合定點醫療機構統一使用“全省新農合報銷藥物目錄”(詳見《陜西省衛生廳辦公室關于規范使用全省新農合報銷藥物目錄的通知》陜衛辦合發〔2010〕284號);縣級及以上新農合定點醫療機構統一使用《西安市基本醫療(工傷生育)保險藥品目錄(2011年版)》。
7.關于新增補助項目。
新農合全口義齒修復敬老工作,按照《陜西省衛生廳關于開展新農合全口義齒修復敬老工作的通知》(陜衛合發〔2011〕122號)要求,在5月1日啟動此項工作,補償辦法按省上的要求統一執行。
按照《陜西省衛生廳陜西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陜西省民政廳陜西省財政廳陜西省殘疾人聯合會轉發衛生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民政部財政部中國殘聯關于將部分醫療康復項目納入基本醫療保障范圍的通知》(陜衛合發〔2010〕532號)要求,把以治療性康復為目的的運動療法等9項醫療康復項目納入新農合報銷范圍。對于以治療為目的不需住院的9項醫療康復項目,可納入特殊慢病定額補助范圍。
全省開展“兒童兩病救治”工作,兒童部分白血病和先心病新農合補助標準為70%。
各區縣要科學設計補償方案,制定縣(區)級向外轉診的制度,實現雙向轉診,要通過經濟杠桿與制度約束的作用引導患者流向結構更趨合理。在調整2011年新農合補償方案時,必須嚴格按照國家、省、市有關新農合政策規定,認真測算。調整的補償方案,報市合療辦審批后,從2011年5月1日起實施。各區縣要嚴格執行審批后的新農合補償方案,不得擅自更改。
二0一一年四月二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