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器械使用壽命大約5~7年,新產品需求旺盛。企業始終堅持將約10%的年銷售額投入研發,每年差不多有20款新產品投入市場。”
在10月29日-11月1日于深圳會展中心舉行的第76屆中國國際醫療器械(秋季)博覽會上,深圳邁瑞生物醫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國內營銷系統副總經理徐超在展位上如是向記者說。據悉,本屆展會吸引了來自全球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近3000家世界領軍企業,共展現了醫療器械最新發展趨勢的600余款創新產品與技術。
創新產品層出不窮
中國上海光電醫用電子儀器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宮崎誠治向記者展示了一款床邊監護儀新產品。據介紹,這款監護儀更新了性能,增添了血壓、腦電波等參數,且操作便捷。宮崎誠治表示:“中國開放二孩政策,監護儀不僅可以監測孕婦,還可以監測腹中胎兒。像全球嬰兒癲癇發病率也非常高,產品就把腦電與監護儀相結合。當前,為了醫療的整體效率,將把更多的功能集中在一起。”
據了解,外資企業正在加速創新產品的布局,并獲得了不錯的收益。雅培發布的三季報稱,全球診斷銷售額同比增長5.4%。其間,雅培的兩項革命性創新產品:FreeStyleLibre Pro(輔理善瞬感專業版)系統和全吸收式生物血管支架Absorb獲得了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在美國的上市審批。應用FreeStyleLibre Pro系統,專業的醫護人員只需將一枚小巧的圓形傳感器敷貼在患者的上臂,患者無需通過指尖采血進行校準,便可獲得長達14天的連續血糖數據——動態葡萄糖圖譜(AGP),它能提供清晰明了的葡萄糖數據概況、波動趨勢和變化,有助于專業醫護人員為患者制定更好的個體化治療方案。
Absorb上市獲批,成為在美國首個投入商業使用的全吸收式生物血管支架。與傳統的金屬支架不同,Absorb支架使用的是可自然降解材料,類似于外科手術中使用的縫合線。Absorb支架可以撐開被堵塞的血管,從而治療冠狀動脈疾病,并在植入患者體內兩三年后完全消失,而傳統的金屬支架會永久留在患者體內,將限制血管的正常舒張和收縮。
?? 值得關注的是,除外資企業帶來了越來越多的新產品外,邁瑞、聯影、東軟、魚躍等國產巨頭企業亦在展會上相繼發布一系列創新產品。以聯影為例,發布了世界首臺112環數字光導PET-CT、業界首臺動態多極3.0T MR等全線高端醫學影像先進產品。同時推出一套涵蓋醫療設備、醫療軟件、醫療云相關服務、醫療大數據挖掘與應用、頂級醫生資源的一站式解決方案的“聯影U+分級診療整體解決方案”。東軟則發布了科技含量極高的NeuSight PET/CT, NeuVision 350/360倚天DR,影像云等五款新品。
徐超告訴記者:“展會上,邁瑞圍繞生命信息、體外診斷、醫學影像等三大產品線皆有新品上線,包括國產高端血液流水線‘太行CAL 8000血液分析流水線’、全新的HD3全高清3CMOS腹腔鏡系統、N22/19監護儀、高端彩超Resona6等。其中,N22/19第五代監護儀的優勢在于以臨床病人為中心,更加智能化地為醫生提供精準的臨床診療思路。而檢驗設備CAL8000血液分析流水線目前處理水標準速度最快,并滿足所有臨床生化指標參數。”
國貨直面PK進口產品
此外,展會期間,國藥勵展聯合國藥資本、東方證券、灼識咨詢等投資、咨詢機構共同發布了《2016中國數字醫療行業藍皮書》及《2016中國醫療器械產業投融資藍皮書》。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醫療器械市場總規模已達到3080億元,2019年中國醫療器械市場規模將達到6000億元。IVD、家用醫療器械、腫瘤治療中心等領域都是發展熱點。
宮崎誠治對中國醫療器械市場的發展前景非常看好。他指出:“接下來的市場目標是AED(自動體外除顫器)。像國外的機場、學校、地鐵等公共場所大都安裝了AED,在日本,普通百姓都需要接受相關培訓。目前,公司產品已經占據了日本50%的市場份額。在中國,現在的主要做法是引入馬拉松比賽中,目前已成功救助了3人。接下來希望能和相關政府部門合作。”
產業繁榮的背后是相關政策的有力推動。對此,徐超認為:“當前,國家出臺的一系列政策利好國產優秀醫療器械企業的發展。”像優秀國產醫療器械的遴選,確實在市場競爭中發揮了一定的作用。不過,由于臨床使用者對國產品牌還有一定疑慮,此政策在高端醫療市場作用有限。他呼吁:“下一步,權威機構可以進行優秀國產產品與進口產品的對比評估,因為一些國產產品在性能上不僅與進口產品一致,甚至超越了進口產品,這樣的評估將有利于推動國產產品在三級醫院落地。實際上,邁瑞在美國、歐洲等市場,很多產品都在第一梯隊,反而在本土市場的一些地域被排除在外。”
為了鼓勵創新,近日CFDA發布了《醫療器械優先審批程序》,并將于明年1月1日起施行。徐超表示:“醫療器械審批針對創新產品開通了綠色審評通道,有利于激發企業的創新活力。一直以來,邁瑞頗具創新基因,從堅持自主研發到尋求國際化發展等,在產品技術研發上也非常鼓勵創新,擁有許多核心專利。企業正在不斷對產品進行更新換代,走向細分市場,并拓展外科領域。通過洞察市場,根據得到的需求和反饋,有針對性地進行市場研發,企業對每款產品的市場前景都非常有信心。”
(摘自醫藥經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