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歐既是中、歐合作的“排頭兵”,又是“一帶一路”戰略藍圖中的重要地區。當前,我國與中東歐醫藥衛生領域的合作進入新的歷史機遇期。
?
貿易增長 ?規模偏小
長期以來,中東歐各國經濟依附于西歐發達國家,其中部分國家醫藥工業基礎薄弱,大部分醫療器械產品依賴于進口。雖然經過近十年的轉型與調整,中東歐國家處于經濟恢復和穩定增長階段,但其醫療器械市場遠未飽和,且部分國家未來幾年的醫療保健開支將持續提高,因此市場需求旺盛。當前,波蘭、保加利亞、匈牙利、捷克等國貿易環境穩定,市場需求日益增長,與我國醫療器械企業的貿易往來日趨頻繁,貿易額不斷提升。
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中東歐醫藥貿易總額7.7億美元,2015年增長到15.2億美元,5年間增長了近一倍。其中,波蘭、斯洛文尼亞和匈牙利是我國醫藥商品出口中東歐地區的主要目的地。就醫療器械產品來看,2015年,我國出口到中東歐市場的醫療器械以醫院診斷與治療設備、一次性耗材和保健康復產品為主,相關出口額分別為1.77億、1億和0.9億美元,合計占我國對中東歐醫藥商品出口總額的33.2%。
多年來,四川協力、華海藥業、國藥集團等國內企業與中東歐商業伙伴往來密切。不過,總體來看,由于中東歐國家的政府部門和業界對我國優秀藥品、醫療器械企業及品牌缺少了解,而國內企業對當地法律法規、制度和市場規則也所知有限,導致我國與中東歐國家的醫療器械貿易規模整體偏小。
?
機會多多 ?優勢獨具
值得關注的是,中東歐國家具備良好的區位優勢和投資環境。捷克、斯洛伐克、波蘭、匈牙利、斯洛文尼亞、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等國家均是歐盟成員國,這些國家在市場準入政策、質量標準、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與歐盟其他成員國相近,而相關成本卻比西歐國家要低。
中東歐國家擁有歐洲較強的生命科學產業和完善的監管體系,具備良好的基礎設施、完善的大學和研究機構網絡,尤其是在分子遺傳學、生物技術領域優勢明顯,并擁有政府的支持。正處于產業轉型升級階段的國內醫療器械企業需要引進大量專利產品、核心技術和關鍵設備與部件,而中東歐國家在技術轉讓成本上較英、美等發達國家具有明顯優勢。
中東歐國家人口教育水平普遍較高,且擁有文化和語言相通的優勢。雖然中東歐醫療器械市場規模偏小,但該地區具備良好的區位優勢,對歐洲醫療器械市場有一定輻射作用,國內醫療器械企業通過中東歐繼而進一步打開歐洲市場,不失為一條值得考慮的路徑。
除了傳統醫療器械貿易,我國醫療器械企業與中東歐國家醫藥衛生領域還有很多合作機遇有待挖掘。例如,以旅游醫療為主的醫療服務貿易可望成為中國、中東歐醫藥衛生領域合作的一只“潛力股”。中東歐有著豐富的旅游醫療資源,如波黑有15家通過醫療衛生管理部門注冊的健康水療中心,它們分散在奧洛沃、弗伊尼察、薩拉熱窩等地。目前,其很多水療中心需要進行設施升級和現代化改造,并正在尋求投資及戰略合作伙伴。
?
(摘自中國醫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