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就制定《廣西壯族自治區醫療聯合體管理實施辦法》(以下簡稱《辦法》)作以下說明。
一、為什么要出臺《辦法》?
?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和國務院的決策部署,落實國家衛生健康委、自治區黨委和政府對城市醫聯體和縣域醫共體建設方面的有關精神,我委通過梳理全區醫聯體建設工作情況,總結提煉各地典型經驗,形成醫聯體管理規范性文件,對推動醫療聯合體(以下稱醫聯體)建設,加快區域內醫療資源整合,促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保障和維護群眾健康,構建我區分級診療體系等改革措施的落實和醫改目標的實現具有重要意義。
二、制定《辦法》的依據是什么?
《辦法》的制定,以國家衛生健康委2020年出臺的《醫療聯合體管理辦法》為依據,并參考了我區已經出臺的醫聯體相關法規文件等文本,如《廣西壯族自治區醫療機構遠程醫療服務管理辦法)、《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廣西進一步加強醫療聯合體建設工作若干措施的通知》(桂政辦發〔2019〕84 號)等。
三、《辦法》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辦法》共6章43條,分為總則、城市醫療集團、縣域醫共體和三二醫聯體、專科聯盟、 遠程醫療協作網、考核評估、附則等內容。需要重點說明的是以下內容:
(一)醫聯體建設的基本原則。
醫聯體建設應當堅持以下基本原則:一是堅持政府主導。城市醫療集團和縣域醫共體建設應當堅持政府主導,根據區域醫療資源結構和群眾健康需求實施網格化管理。二是醫聯體建設應優化醫療資源結構布局,引導優質醫療資源下沉,推進疾病預防、治療、管理相結合,逐步實現醫療質量同質化管理,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三是醫聯體建設應當堅持三個不變(機構設置和隸屬關系不變、機構職能和任務不變、財政投入和保障不變)的原則,切實維護和保障基本醫療衛生事業的公益性。
(二)網格化布局管理醫聯體的基本原則。
設區市、縣(市、區)衛生健康行政部門(中醫藥主管部門)要按照“規劃發展、分區包段、防治結合、行業監管”的原則,加強中西醫協同,科學規劃、組建城市醫療集團和縣域醫共體,充分發揮市級醫院和縣級醫院(均含中醫醫院,下同)以及代表區域醫療水平醫院的牽頭作用。原則上,自治區級三級醫院應當與城市醫療集團形成高層次合作關系,以遠程醫療、專科聯盟為主,根據實際情況,在不作為牽頭單位的前提下可合理的納入城市醫療集團網格管理。
(三)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實現醫聯體“分區包段”管理。
設區市、縣(市、區)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負責制定本區域醫聯體建設規劃,根據本地區分級診療制度建設實際情況,充分考慮地緣關系、人口分布、群眾就醫需求、醫療衛生資源分布等因素,將服務區域劃分為若干個網格,每個網格由一個醫療集團或醫共體負責。
原則上,每個網格由一個醫療集團或醫共體負責,為網格內居民提供疾病預防、診斷、治療、營養、康復、護理、健康管理等一體化、連續性醫療衛生服務。
(四)有關社會辦醫療機構參加醫聯體的規定。
鼓勵將社會力量舉辦的醫療機構納入醫聯體建設,按照自愿原則參加醫聯體。
(五)加強醫聯體內部管理。
城市醫療集團、縣域醫共體和三二醫聯體應當制定醫聯體章程,明確牽頭醫院與各成員單位的責任、權利、義務和功能定位,建立利益共享機制。加強醫聯體黨建工作,發揮黨組織把方向、管大局、作決策、促改革、保落實的領導作用。
(六)落實醫聯體急慢分治要求。
醫聯體內各單位應根據自身功能定位,落實分級診療制度,實現疾病急慢分治。牽頭醫院應當減少常見病、多發病、病情穩定的慢性病患者比例,主動將急性病恢復期患者、術后恢復期患者及危重癥穩定期患者及時轉診至下級醫療衛生機構繼續治療和康復,為患者提供疾病診療-康復-長期護理連續性服務。 ??
(七)落實醫聯體防治結合要求。
醫聯體應當落實防治結合要求,做到防治并重。牽頭單位要指導醫聯體內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落實公共衛生職能,中醫醫聯體要注重發揮中醫治未病優勢作用,推進疾病三級預防和連續管理,共同做好疾病預防、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工作。
(八)發揮醫聯體對基層的帶動作用。
一是醫聯體內部應當建立牽頭醫院與成員單位間雙向轉診通道與平臺,建立健全雙向轉診制度,規范雙向轉診流程,暢通雙向轉診渠道,為患者提供順暢轉診和連續診療服務。二是醫聯體應當按要求落實團隊簽約服務,由醫聯體內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科醫師和醫院專科醫師組成團隊,為網格內居民提供團隊簽約服務,形成全科與專科聯動、簽約醫生與團隊協同、防治有機融合的服務工作機制。三是加強與成員單位的溝通交流,通過專科共建、教育培訓協同合作、科研項目協作等方式,實現醫聯體內醫療質量同質化管理,提升各成員單位醫療服務能力與管理水平。
(九)專科聯盟的建設要求。
根據患者跨區域就診病種及技術需求情況,有針對性地統籌指導專科聯盟建設。
重點發揮委局屬(管)醫院、高校附屬醫院、區直醫療機構和婦幼保健院專科優勢,輻射和帶動醫療服務能力提升。
針對對群眾健康危害大、看病就醫需求多的重大疾病,加強重點專科、重點學科建設,重點推進腫瘤、心血管、腦血管、兒科、婦產科、麻醉科、病理科、精神科等短缺醫療資源的專科聯盟建設。積極推進呼吸、重癥醫學、傳染病等專科聯盟建設,著力提升區域重大疫情防控救治能力。
(十)遠程醫療協作網的建設要求。
以委局屬(管)醫院、高校附屬醫院、區直醫療機構和婦幼保健院等為主要牽頭單位,重點推進面向基層、邊遠地區、民族地區和欠發達地區的遠程醫療協作網建設,完善自治區-市-縣-鄉-村五級遠程醫療服務網絡。
(十一)開展醫聯體評估考核工作。
各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中醫藥主管部門和醫聯體牽頭單位應當按照自治區醫聯體考核評分標準和公立醫院績效考核有關要求,加強對醫聯體綜合績效考核,強化考核通報制度。以城市醫療集團、縣域醫共體和三二醫聯體為考核重點,同時加強對專科聯盟和遠程醫療協作網的規范管理,重點考核牽頭單位技術輻射作用發揮情況和居民健康改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