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3日,安徽省醫保局發布執行安徽省第二批高值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談判議價結果的通知,顯示本次談判議價結果自2020年12月1日起執行,原則上采購周期不少于兩年。
安徽第二批高耗集采的品種為骨科植入關節類和心臟起搏器,平均降幅分別為81.97%和46.75%。另據業內人士透露,國產品關節基本最后成交價在3000-5000之間,進口產品在7000-8000元。目前安徽創傷帶量也在開始前期相關工作。
除了安徽,江蘇作為耗材帶量采購先行試點省份,其集采動態也是一直備受業內關注,目前兩個省份分別已完成第二輪、第三輪帶量采購。作為被官方認證為耗材集采改革的破冰省份,兩個城市選擇的試點品類顯得尤為重要。
安徽江蘇耗材帶量采購試點方案梳理
安徽、江蘇作為國內醫耗帶量采購試點先行省份,目前已開展多輪醫用耗材帶量采購,方案也隨著時間推移不斷完善。安徽、江蘇在耗材帶量采購走在全國前頭的原因有:
安徽、江蘇具有積極推動醫改的傳統。從2009年新醫改開始,安徽就是排頭兵之一,藥品零差率、雙信封的安徽模式、首推臨床路徑管理、醫共體、全科醫生等醫改措施中不少得到全國的推廣。江蘇在2009年之后積極投入大量資金建設醫聯體、執行零加成、建立居民電子檔案、保障短缺藥品供應等;
2015年衛健委在江蘇、安徽、福建、青海四省開展綜合醫改試點,這些省份在試點醫改方案方面都較為積極。
安徽、江蘇耗材帶量采購一覽
??
??? 國采品種具備用量大、降價空間大的基本特性,且鑒于江蘇與安徽兩省耗材帶量采購對國采起到樣板作用,從上表可以看出,骨科關節、人工晶體也有很大可能成為下一個國采品種。
骨科關節
骨科關節目前國產化率約27%,雖然國產化率相對較低,但國產產品發展迅速,行業內知名企業,如愛康醫療、春立醫療、威高醫療等市占率都相對較高。且骨科關節標準化程度較高,集采可執行性強,這些特性都讓骨科關節有可能成為醫保局的下一個獵物。
人工晶體
進口品牌占據絕大多數市場份額,國產化率約為20%左右,集采有利于提高國產份額。在安徽江蘇集采中,降幅都較溫和,但在京津冀人工晶體帶量采購最高降幅超過84%,預計全國集采時降價幅度會更大。
江蘇與安徽兩省耗材帶量采購對省市的高值耗材量采也起到了風向標的意義。此次公示,安徽關節類平均降幅達81.97%,江蘇第二、三輪關節類降幅分別為47%、67%。
第二輪國采或將于2021年下半年開啟
隨著冠脈支架集采的擬中選名單出爐,省市的后續集采也緊鑼密鼓開展。據業內人士表示,在省市及聯盟試水后,符合集采條件或采購金額達到一定水平,就會觸發國采。
同時11月12日,國家醫保局在《關于政協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第3778號(財稅金融類276號)提案答復函》表示將持續推進全國性聯盟采購機制以及將對份額大、金額高的產品開展集采。那么第二輪國家采購會在什么時候到來呢?
本次冠脈支架作為高值醫療耗材國家層面的首采剛剛靴子落地,并沒有可參考的歷史數據和路徑,在此我們參考藥品集采做一個行業預測。
第一輪4+7藥品集采,2018年底招采。2019年下半年才擴展到全國,2020年初才進行第二輪招采。
??? 而高值耗材的集采推進速度必然會遠低于仿制藥集采,主要原因有以下兩方面:
1、國產替代率高的高值耗材種類不多。在高值耗材中,僅心臟支架的國產化程度能夠達到80%,骨科創傷類為68%,PTCA球囊導管40%,骨科脊柱類39%,其他的高值耗材如人工心臟瓣膜、電生理類等國產耗材的市場占有率較低。
部分高值耗材國產化程度
??? 2、高值耗材招標標準較仿制藥而言更加復雜。以藥物洗脫冠脈支架為例,由于具有載藥種類、載藥方式、支架材質、支架壁厚、涂層是否可降解等技術指標,難以對產品進行統一維度的評判。例如進口支架的支架壁厚普遍在80~90μm,而有些國產支架價格更便宜,但限于生產技術,壁厚超過100μm,可能帶來支架內再狹窄的問題;某些支架的載藥量高,藥物作用時間長,但是涂層不可降解,可能致使局部炎癥。相比能夠采用一致性評價作為標準的仿制藥集,采限于各種條件的高值耗材集采很難制定招標標準。這為集中采購在行業中的推廣帶來了巨大的挑戰。
鑒于以上這些問題,國家醫保局在高值耗材集采推進方面會比藥品更加謹慎。所以,第二輪全國高值耗材集采的間隔時間,必然會比藥品的周期更長。
另外,第一次國家帶量采購的冠脈支架集采約定量明年落地,國家醫保局需要多方面觀察執行情況,比如醫療資源匱乏地區醫生能力提升的補充,醫患的接受程度、企業供應情況以及醫保支出變化等等,再進行后續政策完善。所以,預計第二輪國家帶量采購最快要到2021年下半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