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此次中成藥全國聯采的整體情況,取得哪些成果?
??? 答:按照國家醫保局的工作安排和部署,湖北省醫保局繼牽頭19省聯采、30省聯采后,今年牽頭所有省份組成全國聯采,持續推進中成藥聯盟采購工作。此次全國聯采涉及第一批中成藥集采的接續和全國擴圍,以及第三批中成藥集采納入的新品種,兩個批次共37個采購組54個品種175個藥品,有4.2萬余家醫藥機構填報了歷史采購量和需求采購量,涉及超300億元的中成藥銷售市場。12月30日,在湖北召開現場報價信息公開大會,共有387家企業、510個代表品參與現場競爭,297家企業、373個代表品中選,中選率達75%。中選劑型規格齊全,當前臨床使用的主流產品大多中選,可有效滿足臨床用藥需求。根據醫療機構采購金額和本次集采結果測算,全國每年可節約藥品費用超百億元,人民群眾用藥負擔將進一步減輕。
??? 二、實施中成藥全國聯采有哪些重要的背景和意義?
??? 答:中成藥集采是一項利國利民的重要民生工作,事關人民福祉的提升,事關醫保資金的科學合理支出,事關醫藥企業的健康持續發展。自2018年以來,國家先后開展了10批次全國性藥品帶量采購以及5批次耗材帶量采購。隨著國家組織化藥集采工作不斷深入、成熟,湖北醫保局按照國家醫保局提出的“集采改革無禁區,行業的特殊性并不是虛高藥價避風港”理念,迎難而上、攻堅克難,從2021年開始實施中成藥集采的破冰之舉,中成藥集采從研討、醞釀層面進入實質性的啟動階段,通過實施地區擴圍和增加新品的方式,相繼開展第二批、第三批集采以及首批的擴圍接續,常態化推進中成藥全國聯采,致力于實現“應采盡采”的集采目標,最大程度惠及人民群眾。
??? 三、業界說中成藥集采困難,那么痛點難點到底在哪?
??? 答:中醫“一源多流”的學術及文化特色,是其獨特之處亦是集采難點。與化藥集采相比,一是中成藥呈現品多、面廣、分布散的特點,集采完全覆蓋難。全國省級平臺采購的中成藥就有3000多個品種,涉及5000余個通用名、7800多個品規、2萬多個產品,受不同中醫流派、地區、醫療機構級別等因素影響,中成藥配備品種分布散而廣,導致集采覆蓋難度非常之大;二是中成藥“獨家”產品多、集中度高,集采議價難。全國省級平臺采購排名前50的中成藥品種中,獨家品種就占了34個。獨家產品多、集中度高導致中成藥集采產品替代性弱,企業降價動力不足,集采議價難;三是部分同名中成藥同品規價差較大,集采競價難。同品規最高價是最低價的10倍以上,例如銀杏葉口服劑型,50多家企業生產,同品規下最高價格達到50元以上,最低價格不足5元,競價規則如不當則易發生“劣幣驅逐良幣”現象;四是中成藥并無明確、完善質量評價標準,集采質量評價難。這也是中成藥集采的最大難點,中成藥缺乏開展化藥一致性評價的學科理論基礎和實踐應用條件,長期以來質量層次缺乏統一認定標準。且不同治療領域的中成藥質量成熟度不一致,即便是同方同名的中成藥,是否為道地藥材、制備工藝等的差異都會影響中成藥品質。對于中成藥來說,要對這些不同原材料、不同配比、不同工藝、不同效用的藥品,評價其質量標準較困難。
??? 四、面對中成藥集采的這些難點,如何科學的去解決?
??? 答:在國家醫保局指導下,湖北省醫保局會同業內專家學者,在進行大量數據分析基礎上,深入行業調查研究,反復論證研討,征求各界意見,與聯盟省份不斷溝通協調,持續完善中成藥集采方案。整個集采工作按照國家局的總體安排和部署,以中醫藥理論體系為指導,以全國醫療機構采購中成藥相關數據分析為突破口,以國家藥品集中采購規則為原則,充分考慮集采質量評價難、集采議價難、集采競價難等集采難點,逐步探索出符合中醫藥發展規律、符合中成藥特點和獨特屬性的集中帶量采購模式。
??? 其一,合并集采解決獨家難點。以《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動藥品集中帶量采購工作常態化制度化開展的意見》(國辦發〔2021〕2號)文件為政策支撐,對同方同名、同方異名和異方異名中成藥及相關藥品,基于臨床可替代性進行合并集采,解決獨家品種過多且不利于競價的難點。
??? 其二,分組競爭確保臨床使用。鑒于中成藥市場份額集中與離散并存的現狀,根據臨床用藥需求大小,分單元競爭,既形成良性競爭,又使得人民群眾和醫療機構認可度高的品牌能夠穩定市場供應,防止出現“劣幣驅逐良幣”。
??? 其三,運用綜合指標構建評價體系。采取綜合競爭方式,注重企業自身降幅以及醫療機構認可度、企業排名、創新能力、藥材品質、供應保障、信用評價、質量安全等全方位綜合考量,解決質量評價難題。其中,將上萬家二級及以上醫療機構的選擇作為指標反映臨床療效及受歡迎程度,克服中成藥無統一質量療效標準的難題。
??? 其四,品內品間競爭破除圍標。采取“先入圍再排序后中選”原則設置品內和品間競爭規則,同品種內需入圍競爭,不同品種間在入圍基礎上整體排序競爭,防范企業降價惰性,避免合謀圍標可能。
??? 其五,縮小價差突出價格治理。引導原來價格高的產品多降價,原來價格低的產品少降價。申報環節同企業品種需符合比價關系,消化各省平臺價差;入圍環節對高價藥初始價格打折降價,縮小初始價差;競價環節引入日均費用均值,糾正偏離價差;中選環節采用三倍上限,降低中選價差。
??? 其六,增補中選支持中醫藥發展。對日均治療費用最低、市場份額大臨床認可度高、技術指標滿分的優質中成藥企業產品以及國家中藥保護品種給予增補中選機會,促進中醫藥產業創新發展。
??? 五、關于藥品,老百姓最關注的是價格和質量。那么在這一方面,具體有哪些措施來保障“降價不降質”呢?
??? 答:藥品質量直接關系著老百姓的生命健康,“降價不降質”這一點確實非常重要。所以,關于質量問題,我們是零容忍,設置了“一票否決權”。規則規定藥品申報企業若在省級及以上藥監部門質量抽樣檢測公告存在申報產品質量抽檢不合格的情況,其技術評價得分將全部扣減,實行一票否決。同時,執行層面構建了更為緊密的聯席會議機制,聯盟地區醫保部門協同藥監、經信、衛健等多部門保障中選藥品能夠保質保量的落地執行,藥監部門將加強對中選藥品生產、流通、使用全鏈條質量監管,不定期對中選品種、中選企業原料采購與生產質量進行抽檢或飛行檢查,加大違法違規企業追責力度。
??? 六、中成藥集采對于當下的影響已經清晰可見,但對于未來又會產生哪些深遠的影響呢?
??? 答:中成藥集采將帶來的影響必然是持續而深遠的。第一,逐步形成了中成藥集采模式,并不斷迭代優化;第二,中成藥品類多、用途廣,屬于老百姓常用藥,覆蓋人群很廣,使用率很高,而且療程較長。通過以量換價,將很大程度上減輕患者負擔,更體現中國傳統醫藥的優勢,惠及到大量普通人群;第三,通過集采方式降低了企業營銷成本,有利于擠掉藥品流通環節不合理“水分”,凈化市場環境;第四,隨著集采工作不斷深入,有利于推動行業在競爭中提高集中度,促進產品創新升級;第五,通過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和質量保障措施,一方面保障了老百姓的用藥安全,另一方面倒逼企業重視生產質量。從長遠來看,促進中醫藥行業統一標準進一步完善,對于中醫藥行業的規范化發展、高質量發展具有極其深遠的影響。